孤岛论
孤岛论是关于资源危机的理论。
为了行文简便,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负熵被视为一种资源,在本文中,“资源的可利用度提高”视为“资源增多”,而“资源的可利用度降低”视为“资源减少”。
孤岛论的根基是热力学三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熵增定律,和“绝对零度无法达到”。
前两者对于资源危机问题的作用很好理解。至于热力学第三定律,它的含义是“没有东西可以被彻底‘暂停’”,也就是说,熵增是持续不断的。
在这三者仍然生效的情况中,有以下事实:
1.一个“孤岛”内部,资源不能凭空产生。(能量守恒、熵增)
2.随着时间推移,“孤岛”中资源的可利用度只降不增。(熵增)
3.“孤岛”要维持自身的秩序总要消耗资源。(熵增、热三)
“孤岛”是个比喻,它喻指任何一个有序的独立系统。
包括但不限于:无生命的系统,如楼房、山体、天体、机器;任何层次的生命系统,如细胞、动植物、生态系统;任何规模和形式的社会主体,如家庭、村庄、城市、国家、集团……不严谨地说,除非一个事物有无限大的熵,否则它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孤岛”。
由此可知:如果“孤岛”要维持自身的有序,就必须从外界获取资源。这就是“孤岛原理”。
为了强调这种资源是从外界获取的,在本文中我们使用“掠取”这个词来代替“获取”。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词在本文中纯粹是中性词,而不含有贬义。
简而言之,孤岛原理即:唯有掠取,才能存续。
然而,众所周知,自然界拥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只要人类不滥取滥用,就可以和自然永续共生。所以孤岛原理是错误的。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并不。
所谓的“自然界的恢复能力”,实质上是自然界“从恒星等外部系统中掠取”的能力。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雷电是由外来热量导致的云层运动产生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也是以太阳能作为源动力的……
因此,自然界并不能凭空维持系统的有序。假如将外太空的资源与地球隔绝,这种所谓的恢复能力也会随之消失。
而太阳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太阳只是放出光和热,而不从外界掠取同等的物质。因此,等到太阳燃尽,自然也就无法维持原来的状态,也就是无法存续了。
然而,太阳同样是孤岛原理的一个痛点:
类似于太阳这样的资源,可以用上几十亿年,可能比人类的文明还要长久,难道不是几乎可以看作是无限的资源了吗?只要运用好这类资源,我们就无需考虑资源危机,孤岛论自然也就成了“杞人忧天”。是不是这样呢?
单看孤岛原理,似乎确实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能使资源消耗量保持在一个有限水平,以至于仅依靠类似太阳的长期资源就能维持人类文明的有序,那么,也就无需担心资源危机。
但是,一个大系统是由多个小系统构成的;比方说,一个文明是由国家、社会、个人等构成的,是由多个社会主体构成的。
在多个“孤岛”并存的演化体系中,存在“群岛效应”。
解释群岛效应之前,我需要先简述一下广义演化论的内容。有关演化论的其他问题,会在专门讨论演化论的章节中具体展开。
广义演化论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但使用的不是它的“熵增”表述,而是“时间正流”表述。
这很好理解。如果时间倒流,就意味着原本自然发生的过程反过来自然发生,也就是说,熵减的过程自然发生,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失效了。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有效的范围内,时间一定正流。
在时间正流的前提下,广义演化论的核心论断其实是一句“废话”,也就是基本事实,或者说公设:“随着时间推移,能够存续的事物成为未来,而不能存续的事物不能成为未来。”换句话说,“能够成为未来的事物将会成为未来”。
群岛效应正是建立在热力学定律和演化论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所有孤岛都不会掠取”的论断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所有的孤岛都不掠取”很显然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根据熵增定律,随着时间推移,无序度增大,“出现有掠取能力的孤岛”是非常合理的现象。这是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说;从实际来看,生命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
同理,随着无序度的增大,孤岛的掠取能力也会产生差异。孤岛原理已经说明,孤岛的存续能力与掠取能力是正相关的,因此,在演化过程中,掠取能力更强的孤岛更具有存续到未来的趋势。
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的进行,孤岛的掠取能力总体上将会不断增长。这就是群岛效应。
在这样的膨胀之下,就连“掠取能力的提升空间”本身,也会成为一种紧缺的资源;再大再亮的太阳,也会有不够用的一天,更何况充分利用太阳资源并非易事。在这样的必然趋势下,我们又有什么底气说资源危机只是杞人忧天呢?
然而,现实世界中,并非只有人类这样资源消耗量较大的生物,像细菌、病毒这样的低能耗生命也同样延续到了今天。所以群岛效应是错的。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并不。从细菌、病毒这类生物的极快的繁殖速度和海量的个体数目中,就可以看出,它们在掠取能力这方面并不输于其他生物,只是从个体角度来看较小罢了。
即使我们假设出一个“短时间内吃光世界上所有生物然后饿死”的家伙,也不能作为群岛效应的反例。它确实在它能够触及的资源空间内掠取了大量的资源,可是,它的这种行为相当于放弃了更长远的资源空间——这种掠取能力难道能够叫做优秀吗?
但是,从历史中可以看出,人类并非时刻处于非此即彼的竞争的境地中,而更显著的是所谓合作共赢、和谐共处。所以孤岛论是错的。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并不。所谓的和谐,指的只不过是人类与人类的和谐,而不是人类与万物的和谐。
在这些时期内,之所以人类与人类能够维持相对和谐,是因为存在其他更加易于掠取的资源。比起“直接掠取那些容易掠取的资源”,选择“与其他人竞争资源”是不合算的。
类比来说,当羊群数量极为庞大时,狼与狮相互厮杀来夺取食物是不合算的,因为它们大可以选择猎捕各自身边的猎物。
当人类能够占领无主的土地,就不必冒险攻取别人的土地;当人类能够从手边得到充足的粮食,就不必冒险抢夺别人的粮食;当人类自己已经拥有御寒的衣物,就不必冒险盗取别人的衣物。仅此而已。
况且,联合本来就是一种提升掠取能力的颇为有效的策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合作”的本能倾向,并产生了重视合作的主流文化。
所以,人类的和谐时期,并不是孤岛论的缺席时期,只是人们联合起来共同掠取自然资源,或者共同掠取弱小者的时期。一旦外部资源枯竭或紧张,并且无法开拓新的资源空间,人类很快就会陷入内部竞争之中。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奴隶制的原因,既不是部分革命家的大力推动,也不是所谓民主平等自由的光辉口号,或者是对先进科技的承载——这些都只是表象。究其根本,资本主义的成功,是因为它拥有更强的掠取能力,说得更好听一些,也就是它“解放了生产力”。它发现,与其拿着皮鞭去强迫人们为统治者而掠取,不如解开绳索,让他们去为自己掠取——利用人们为自己掠取资源的本性来提高掠取效率——反正掠取来了的终归是属于人类的。而这种掠取本性,也正是人类漫长演化史中,在群岛效应的作用下必然形成的。
同样,如今正在瓦解资本主义的本质上也不是什么群众的积怨、对生态的破坏、新兴力量的冲击或是别的什么东西。只不过是人类遇到了掠取空间的边界,不再有什么新大陆等着我们去扩张,地球的每一寸适宜开发的皮肤都爬满了人类的足迹,向下是碰不到的地幔和地核,向上是碰不到的太空和星辰,资本主义的掠取模式也就断了根。也许局部上,还有不少人手里攥着一些所谓发展机遇,但大体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在有限的盘子里瓜分有限的资源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社会科学则越来越被冷落,因为前者似乎最有可能尽快开辟出一条通往新的掠取空间的道路,无论是核聚变、深钻井、星际航天还是虚拟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各种匪夷所思的社会问题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例如失业率的提高、生育率的下降、社会经济的失衡和恶性竞争的加剧,而且尤其是在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都是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或者重新分配资源,而没有什么其它的新意——只不过在当时,掠取空间的紧缩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明显。
我不知道后世的历史学家要怎么称呼我们未来将要面临的历史时期,我在此姑且愚昧地给它取一个随意的名字,“人类文明扩张的第一个边界”,即行星地表的边界,简称“第一边界”。
孤岛论初稿形成之后不久,俄乌战争爆发。这也许只是个巧合,但即使我们不把这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也不能忽视孤岛论从纯理论上所指出的事实:不断掠取是有序系统的必然,人类的发展史正是掠取的发展史,而这辆掠取的列车,总要面临“掠取边界”的高墙,这是自然规律所导致的必然趋势。
不像某些人所幻想的那样,目前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时代的偶然、周期性的低迷或是部分人一时昏头导致的恶果,而是热力学规律支配下的必然结果。在我们成功打破热力学规律、建立全新的物理体系之前,眼下的一切,并非是小修小补就能解决的所谓“发展的波折”。而且,即使我们接下来靠着某种科技突破或者某种好运绕过了第一边界,也还会有第二边界、第三边界、第四边界;我们的世界已经经历了两次浩劫,我们是否还想重演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呢?我们目前主要面临的暂且还只是“发展空间”这一资源的危机,等到我们面临那些更基本的资源的危机时,会有机会让我们回头吗?
但是,孤岛论仅限于指出这一事实。至于我们应当怎么做,完全取决于“我们想要什么”,而且也不是我能够弄清楚的问题。
关于“不断地掠取、发展、存续是否真的有意义”“我们是否应该‘作茧自缚’放缓发展,以追求人类幸福”“人类幸福是否真的有意义”这类事情,也并不是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相关的问题会在“利本论”的相关章节展开。
孤岛论仅仅是指出自然世界的事实罢了。总的来说,也就是,我们发展的本质是我们维持系统有序而不得不进行的掠取;我们掠取资源的需要不断地膨胀,直到其达到我们资源空间的边界,资源危机就会出现,导致一系列的混乱,尤其是表现为体系瓦解和内部竞争。
针对孤岛论所指出的事实,可以引出一系列问题: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正面临什么?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将要怎么做?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则不是孤岛论所能涉及的了。